第1483章 军制变化(下)-《血之孙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府兵制,乃是由宇文泰首创,是由朝廷选拔体格健壮的人为府兵。

      朝廷给他们田地,免除他们的赋税,农闲时进行军训,打仗时自备马匹、粮食和武器。

      府兵制作为世袭兵制,其核心在于兵员另立军籍、世代为兵、自备粮食装备,作为交换,政府为其提供土地并免除其他徭役。

      也就是说,府兵的效忠对象,乃是直接面对皇帝。

      这样一来,府兵制其实也是半职业化的军人,而且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——那就是府兵制下的军队不容易造反。

      为什么呢?

      因为他们名下有不纳税的田地,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撕破脸皮,根本犯不着造反。

      所以在这种军制下朝廷的成本比较低,军费基本都由士兵自己出,国家只需要划拉几块田地就行。

      可是府兵制的缺点也会伴随着和平的到来而逐步放大,大家都刀枪入库过好日子去了,军队平时在家种地,朝廷没事也不能老把人叫出来训练吧?

      特别是随着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们逐渐凋零,老兵们的后代在和平中逐渐成长,战斗力肯定会大不如前。

      这样的人一旦上战场,打起仗来当场吓尿也绝不夸张,打胜仗的概率就越来越低。

      此外,府兵一半是兵,一半是农。

      农民也要生活,生活就有混的好和混的差的,混的差的唯一可以舍弃的财产就只有土地。

      虽然朝廷一般明令禁止买卖土地,但在黑市里出售土地的方法多的很,因此土地兼并的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。

      当兵的义务是随着国家分配土地而产生的,既然百姓都没有土地了,那凭什么还要为国家打仗呢?

      这样一来,有地的豪强就会逃避兵役,没地的农民就会拒绝服兵役,府兵制的兵源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。

     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,在古代兵制中,府兵制和募兵制往往就是最具代表性的。

    
  可以说,除了那些少数民族带来的部族兵制以外,正统王朝所使用的兵制不外乎这两种。

      古代的统治者在选择军制时,无一例外地首先考虑府兵制,然后才慢慢变革成募兵制。

      比如在商朝晚期就有常备军叫做“三军”,主要任务是保护王城,遇到大规模战争时就会选择招募平民。

      根据甲骨卜辞的记载,商王是最高的军事统帅,重要的军中职务则主要是由贵族担任。

      周代的情况也差不多,《论语》记载:“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”,周天子掌握兵权,诸侯的军队都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。

      《周礼》中还记载了征兵的条件:国中凡七尺以上(一米七)、六十岁以下的男子都在征兵之列。家中男子一人服兵役,其余为预备役。

      战国时期,为了进一步激发将士的斗志,秦国更是搞出了靠“杀敌立功就能升官发财”的“二十级军功爵制”!

      西汉的兵役制度也从秦朝传承了下来,为了方便征兵,西汉朝廷还实行了一套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。

      这些制度其实都是募兵制,一直到东汉,再到后面的三国。

      但募兵制催生了地方官员和豪强拥兵自重的现象,从而导致了之后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,董卓、袁绍和魏、蜀、吴三国都是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军队。

      募兵制,对于提升战斗力有着莫大的好处,但养兵的成本也确实太重。

      以汉武帝为例,打个匈奴把几辈子攒的家底都败了个精光,直到宇文泰横空出世!
    第(2/3)页